園訓:「教養孩童,使他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。」箴言二十二章6節

撰文: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團隊

 

家長要向人解釋孩子有自閉症的情況,有如自挖瘡疤,恐怕未能得到親友的支持之餘,還會惹來誤解或歧視。究竟家長應如何面對親友呢? 

 

必須清楚自閉症的成因

家長向親友解釋時,首先必須清楚自閉症的成因是與家長疏忽或溺愛無關。自閉症的成因與腦部異常發展有關,故此影響了孩子的溝通能力、思考和行為模式,以及理解別人思想行為的能力。家長可列出大部分自閉症兒童的共同特徵,包括社交困難、頑固、焦慮、溝通困難、專注能力、活躍程度高低、非典型情緒反應、身體協調問題及不同的感官反應等。



留意最新資訊

此外,家長可盡量留意自閉症的最新資訊,例如「執行功能」、「中央統合」和「心智解讀能力」等概念,一來可以令自己更容易明白子女的成長需要,當遇到親友有興趣了解更多,便可向他們深入解釋。當家長愈清楚自閉症,便愈容易讓親友認識孩子,或許一貫歧視的眼光,會因了解得更多而逐漸消失。家長知識上的裝備,能讓親友感到家長的積極和能力。

 

用具體形容詞形容孩子表現

另外,當家長形容孩子時,應用具體和正面的形容詞,例如記憶力強(而非「好記唔記」)、專注力弱(而非「心散」)、未能明白別人的要求(而非「不聽話、曳」)、重複相同的動作(而非「佢一定要…….」)或跟著拍子點頭(而非「鍾意音樂」)等抽象的形容詞。讓親友們明白,孩子與其他兒童一樣,都是天真無邪的小朋友。



不過,解釋終歸解釋,家長面對孩子「天天新款」的行為時,或許寧願選擇把孩子(甚至自己)帶離敏感場合,減低對親友做成的干擾,但相對也減少了孩子對社會適應的機會。相反,家長可主動誘導親友以合適的方法與孩子相處。例如正面地說「你可以說慢一點」、「孩子對聲音非常敏感,不如我們說話輕聲一點吧」或是「對不起,我可否首先知道行程,給我的孩子有心理準備?」如果親友能做到,已經踏出了成功的一步。

 

親友的視野需要被拉闊,然而最重要的,是家長須持開放接受的態度,成為親友的榜樣。當家長自己也接受自閉症,還有誰可以說「不接受」呢?